在這場演講中,我們將探討生物醫學研究工具的發展與演進。我們會從顯微鏡的發明講起,探討這一技術如何打開微觀世界的大門,讓我們首次得以觀察到細胞和微生物的細節。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將見證從光學顯微鏡到電子顯微鏡的演變,如何使我們能夠更精細地研究生物樣本。
演講將深入介紹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這一突破性發現如何徹底改變了生物學領域的研究方向。我們會討論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從早期的技術到現今的次世代定序技術,以及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如何使我們能夠進行精確的基因修飾,甚至為治療遺傳病提供了新希望。此外,演講將深入探討蛋白質研究的工具與技術,包括X射線晶體學和質譜儀,如何幫助我們解析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神經科學中的研究工具,包括電位記錄技術、偵測腦電圖(EEG),以及神經影像技術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這些技術幫助我們了解大腦的功能和活動,揭示了人類認知過程的內部機制。
我們還將探討動物模型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作用,包括從果蠅到小鼠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這些模型研究人類疾病的機制,及如何將動物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並確保新療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們也將介紹高通量技術如何加速科學研究和藥物開發,使得以前需要數年的工作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也將被討論,特別是它們在疾病診斷、預測和精準治療中的潛力。
整場演講旨在讓大家更好地理解生物醫學研究工具的演變及其對科學進步的推動作用,並激發大家對這一領域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活動訊息
主講人
陳世淯
活動時間
10/19 13:30 - 14:30
活動地點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
位置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 地下一樓B1C會議廳
活動分類
活動組別
生命科學
活動類型
演講座談
主辦單位
適合對象
國中/12歲以上, 高中/15歲以上
參加須知
聯絡人
王子阜
(02)2789-9118
susana0816@ibms.sinica.edu.tw